上一次講到前三個框架了,即文教政策、養(yǎng)士制度和選士制度這一部分的內容,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關于第四個大框架的內容即,每個歷史時期的關鍵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是怎么樣的,而且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注意的是,要是人物可以進行比較的話,要從哪幾個方向進行對比與比較。這我想強調一個小點就是說,注意每個教育家他們的論著,不管是中教史還是外教史,在選擇題中可能會讓你選擇關于某個人物的教育論述,或者讓你論述某個人物的教育論著,要是實在沒有接觸這個時候也不要慌張,因為許多人物的他們的教育思想都是從他們的教育著作中抽離出來、簡化出來的,當你實在不知道要回答什么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把著作作者的教育思想搬到這里來寫,也是可以的。這是給你們的一個答題小技巧。
說完了框架,我們接下來就要說一下關于具體細節(jié)內容上的分析了。首先秦漢時期的教育發(fā)展,秦代的幾乎不會考察到的,所以看一下就行了;漢代的內容里面比較重要的是文教政策,學校里面太學有可能考察簡答,但是現(xiàn)在一般是選擇考的較多;鴻都門學選擇的重點,但是我覺得他已經(jīng)考爛了,是不是會考察對比題呢,比如和外教史中的西歐中世紀時期的奴隸主貴族的世俗教育放在一起去考察,也是有可能的;郡國學是選擇題的考點;察舉制從現(xiàn)在來看的話主要是選擇題考的比較多,所以要注意的是細節(jié)的內容;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捏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他的人性論與對賢良策,人性論有可能會考察論述題,怎么說呢,比如出一個論述題說,試論述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對比,或者說是荀子的性惡論與法家的性惡論的對比,或者說是隨便給你兩個著名的教育家,讓你論述一下他們的教育思想。 漢代之后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發(fā)展狀況不是很好,這一階段是比較混亂的時期,政權更迭,民不聊生,更何談教育的發(fā)展了,所以這一時期的教育基本上不會考察論述題這樣的大題目,可考意義不是很大,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中有三個點可能會考選擇題,比如說西晉國子學、南朝宋四館、南朝宋總明觀,這幾個當作選擇題的形式來備考就可以,但是我想強調的一個地方是總明觀要注意一下可能會考辨析題,總明觀他有一個三位一體,即藏書、研究、教學三位一體,除此之外,中教史中還有說三位一體的是稷下學宮,稷下學宮的三位一體是講學、著述、育才為一體的高等教育學府,還有一個學院當中也有一個三位一體,所以這三個三位一體要注意的是,每個不同的教育機構的三位一體要一一對應上,當作辨析題來備考。其實后期也可以自己去做總結,復習的次數(shù)多了以后 也能夠自己說的出來。
文章來源:勤思教研 徐老師
凡注明“來源:勤思教育網(wǎng)”的作品,版權均屬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除此之外的其它來源資料系本網(wǎng)編輯網(wǎng)上搜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閱讀者參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贊同其言論或立場。如涉及作品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勤思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注明來源或刪除,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聯(lián)系郵箱:hezuo@qsiedu.com。
(責任編輯:qs_chenran )